第三十九回 才士呈才天外有天 红颜薄命命归黄泉(1/3)
怔了许久,弘历转脸笑道:“这番要出丑了,事虽不大,丢丑了,给事中,有法子挽回么?”刘墨林俯首沉思,移时笑道:“将错就错,说不定翻出新意呢!四爷,臣想了几句,四爷先写在纸上,斟酌好再誊到画儿上可成?”说罢起身踽步曼吟:
檐声如雨泉,槽声如飞瀑,讲声如决溜。竹树江崩腾,台池磬清越,蓬茅车辐辏。
“好!”弘历提笔大赞,“回天有力,很有意思了。只是稍嫌平了些儿。”却听刘墨林口锋一转,朗声咏道:
忽然振屋瓦,忽然鼓雷霆,忽然饰甲胄!蒙庄写三籁,师旷叶八风,邹衍吹六候。病中广陵涛,枕中华胥谱,庭中钧天奏——醉听可解醒,饿听可乐饥,想听可涤垢,辨非从意解,闻非从西来,声非从耳透!
一篇三句一韵的诗就此结煞,刘墨林自觉十分得意,转脸一笑道:“四爷,可还看得过?”弘历展纸细读,竟难更动一字,欣赏地看了刘墨林一眼,说道:“岂止看得过?新奇有致落落大方,实在是创新之作!”
“奇文共赏,异义同析,既有创新之作,拿来给我们饱饱眼福!”
门外忽然传来几个人的说笑声。弘历抬头看时,却是方苞,文觉和尚进来,邬思道架着双拐随后进来。弘历忙将笔放下,迎了两步,又矜持地站住,一揖说道:“堂头大和尚、方先生、邬先生,你们回来了,十三叔呢?邬先生,实在久违了,先生腿脚不便,请坐了这边安乐椅。”刘墨林这才知道这个貌不惊人的瘸瘫人就是“邬先生”,因见他毫不逊让,居然坐了方苞上首,心里不免觉得他过于拿大,却不好说什么,双手当胸一拱,含笑道:“文觉大师和方先生,一个是皇上佛家替身,一个是帝友,都极相与得熟的。这位邬先生素未谋面,敢问台甫,如今在哪个衙门恭喜?”弘历忙笑道:“哦,忘了介绍了。邬先生如今在田文镜幕下赞襄——这位是刘墨林,今科探花当世才子,这诗就是他的手笔,端的绝妙好辞。墨林——你的字是叫‘江舟’罢?”
刘墨林一笑说道:“原是叫‘刘江舟’来着,后来有人说像是‘流配江州’,就不要字了,索性就叫墨林,就是本色也好。”邬思道欠身,淡淡说道:“既是本色为好,就称我邬思道好了。”
“十三爷去了御花园陪筵,”方苞这才回弘历的话,“恐怕过了申时才得下来。”说着便看那诗。文觉和尚在旁侧身观看,品味着只是沉吟,半晌才道:“四爷,这个诗怎么读不出韵来?”弘历笑着将方才的事说了,又道:“这是千古奇创,从没有这样格局的。你按两句一韵句读,当然读不断的。”方苞笑着将诗递给邬思道,说道:“大和尚见闻不广啊!我昔年读宋碑,会稽高菊《略奏》就是三句一韵,《梁书》记载,竟陵王子良登泰山读秦始皇刻石,众人两句一读,茫然不能通断,范云按三句一韵,顺如流水;可惜原文我都记不得了。”邬思道将诗还放案上,说道:“这诗颇有意趣,畅顺明晰,只是为题画而作,不免局于僵板。不常见是真的,说是创奇之作就过了。即读《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是用韵之诗,三句一易。但刘君仓猝之间能到此,确是难能。”说罢垂头吃茶。
刘墨林为这一首三句一韵诗大受弘历赏识,心中原是大得意,以为偶然之间自创亘古未有之诗格,方苞的话没有引出原文,已经不服气,待邬思道比出《老子》,忍不住笑道:“老子这部经可以一句一读的,‘大方无隅’似乎可与‘大器晚成’几句相连更恰。不知邬先生以为然否?”邬思道听了只一笑,说道:“老子‘建德若偷’,‘偷’字读‘雨’声,并不是偷东西的‘偷’。墨林兄只要细想就明白了。”刘墨林寻思半日,才明白,这一字之改便驳了自己四个“大”字相联的见解,正想着如何难一下这个姓邬的,邬思道却道:“请借刘先生扇子一观。”刘墨林不禁一怔,双手递了过去。邬思道借过展玩,见上面写着
笔床茶龟倚窗东,童儿煮茗插雀孔
“一笔好字!”邬思道莞尔笑道,“请方苞兄看看这副联。”
方苞一看便知,刘墨林误将“茶灶”二字写成“茶龟”,老鼠胡子一挑“扑哧”笑道:“昔年和顾八代老先生出对,他出‘酒鳖’二字,我竟对不来。现在有了‘茶龟’,真是天造地设的确对。”邬思道取回扇子审视良久,又问,“这‘雀孔’是什么物件?想必是‘庚仓’‘劳伯’[1]
之类罢?”
一屋人见这三人斗文,至此不禁哄堂大笑,刘墨林自进学以来一直是“领袖名士”,从没有在论文上吃过谁的亏的。他以博学敏捷见长,偶有错用典故,也不肯服输,逢人诘问,便推说是《永乐大典》里的。一部《永乐大典》卷帙浩若烟海,谁能确查?今天在自己亲书扇题上竟有两处糟谬不堪的笔误被当众揭出,刘墨林顿时羞得汗颜无地,红着脸一字不能对,恨不得有个地缝儿钻进去。
“英雄欺人,墨林也未能免俗。”弘历见刘墨林难堪得无地自容,笑着解嘲道,“今儿败阵,不是你不中用,是你遇上劲敌而已,何必懊丧?”邬思道破颜一笑道:“四爷这话是。其实我昔年何尝没有掉过底儿?我们也只是笑你的谬处,就扇背上这阙词,恐怕我就填不好。”说罢弛然一仰身子背诵道:“茅店月昏黄,不听清歌已断肠。况是鹍弦低按处,凄凉。密雨惊风雁数行,渐觉鬓毛苍。怪汝鸦雏恨也长,等是天涯沦落客,苍茫。烛摇樽空泪满裳!——情味苍凉感人泣下,不是大手笔恐怕是写不来的。”
弘历索了扇子,果见扇背密密麻麻填着这首词,方才众人只顾挑剔“茶龟雀孔”,竟都没有留意,便转脸笑谓刘墨林:“看你诙谐活泼,怎么来了这个风趣?”刘墨林这才定了定神,不便说是途中思念舜卿所作,只勉强笑道:“这是当年头一次应举不中,回乡路上作的。扇子是取凉的,自然要带一点秋色况味,所以就抄了上头。”“怪道的,”文觉笑道,“听了就浑身发噤,又是风雨,又是凄凉苍茫,扇起来岂不冻杀?”一众人等说笑着,不觉已近酉时,艾清安进来向弘历道:“四爷,我们王爷回来了。”几个人便忙起身,允祥一手扶着一个太监已进了书房。
“罢了吧。”允祥见众人要行礼,摆手命太监退下,自己却不肯坐,转脸问弘历:“你带着旨意?就请宣吧。”弘历忙道:“万岁命我来看望十三叔和邬先生,并没有旨意给叔叔。您请安坐。”说着又复述了雍正的话。允祥点头,深深嘘了一口气,几乎瘫坐在椅上,脸色苍白中带着一丝潮红,显得疲惫不堪,喝了一碗参汤精神方略好些,说道:“邬先生,万岁在京就不再接见你了。原说过的你有事由我代奏,我这身子骨儿你也瞧见了,打熬不了几日了。所以筵会下来特意留了留,万岁说往后你的密折交宝亲王代转。”他咳嗽了两声,又道:“回来得晚了些,叫毕力塔几个人商议了些事。明儿我还要陪驾去丰台,又去看了看大哥二哥。大哥已经疯得连人都不认得了,二哥和我的症候一模似样,眼见是不中用了。文觉师傅,就是万岁爷交待的那些事,先议年羹尧,是留京还是放出去。你们只管谈,我听着。我的精神实在济不来——这位是谁?”他的目光忽然扫向刘墨林,“似乎在翰林院见过。”
刘墨林陡地浑身一震,惊悟到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聚会,自己怎么恍恍惚惚就跻身进来了?他正要回话,弘历在旁笑道:“是侄儿带来的。十三叔记得不差,他是翰林院的庶吉士刘墨林。人很伶俐。侄儿想,年大将军要是不留北京,就着墨林随行,所以带来请方先生邬先生看看。”刘墨林听着这话,越发觉得这汪水深不可测,无论如何先辞为佳,忙一躬身道:“墨林一介书生三尺微命,手无缚鸡之力,年大将军做的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勾当,有什么用着我的去处?”刘墨林满心想勾问出允祥几个人的真意,说罢便嬉笑着盯视允祥。允祥却只点点头,说道:“弘历既看中了,必是不差的,不过,年羹尧的事还没定下来。定下来再给刘墨林交待差使不迟。”
“十三叔说的是。”弘历微笑着转脸对刘墨林道,“我看你的那首词未必是什么落第归途所作,不定是给那位苏什么卿的姑娘的。这样,你且去,待使着你时,我自然叫你。”他说着,刘墨林已经起身,听完一躬,忙辞了出去,刚到二门,却见十七王爷允礼带着一群太监前呼后拥进来。刘墨林忙闪过一边,待允礼过去,一溜烟儿离了怡亲王府,自去寻苏舜卿。
到嘉兴楼时天色已至酉未,渐渐麻苍上来。刘墨林心里又是激动又是高兴还加着一点感伤,三步两步进来,不禁愣住了:怎么弄的,离京几个月,这里已改了戏楼,楼上楼下笙箫阵阵,还加着戏子们吊嗓子的咿呀声气,楼梯上上下下浓妆艳抹的女孩子叽叽格格莺声燕语,却是一个熟人不见。正在发怔,却见原先在苏舜卿跟前侍候的茶房头儿吴苏奴满头热汗带着一起子人抬着戏箱拿着行头下来,刘墨林便招手叫住了笑骂道:“吴老王八!你妈妈还有那些姐姐呢?凭你这副驴叫天的嗓门儿,怎么改行唱戏了?”
“哟,是刘爷!”老吴忙站住,满面堆上笑来,上前打千儿请安道:“您老钦差大臣回京了!这个楼上个月就盘给了徐爷,如今是徐老相国的家班子。嘉兴楼行院办不下去,顺天府的人说有旨‘贱民从良’,不从良征税加两番!妈妈说生意清淡,姊妹们各听其便。有的荐去给大家子当丫头姨奶奶,有的回家,还有的自己开盘儿,散在苇子胡同八大胡同。爷明白,世上的事还不就这模样?”刘墨林笑道:“贱民从良,演戏就是‘贵民’了,难道还要加税?这不干我的事。只问你舜卿,她如今在哪?”老吴笑道:“爷是贵人忘事。您不是在棋盘街给她置了宅子么?她和老鸨儿迁那去了……”刘墨林听了回身便走,老吴送着往外走,絮絮叨叨说道:“说到‘加税’,那不是哄世人玩儿的!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自古都这理儿。徐爷这个家班子不但没人收税,顺天府点堂会,一赏就几百两!收的‘税’打这儿又流出来了……”
刘墨林边听边笑着点头一路出来,却见徐骏穿着熟罗月白长袍,腰间也没有系带子,带着两个小奚奴潇潇洒洒踱来。见了刘墨林,徐骏不禁一笑,当胸一揖道:“墨林兄久违了,别来无恙乎?这番西域万里之行,着实辛苦了!”刘墨林见他彬彬有礼,也不敢怠慢,笑着还礼道:“家驹兄好情致,好飘逸!这是要到哪里去?同我一道棋盘街舜卿那里吃几杯,如何?”“罢罢!我不敢尝禁脔,更怕见王八婆子!”徐骏嘻嘻笑道:“八爷今晚叫我的班子,还有这套新编的书也要送过几套。”说着便嗔老吴:“你这王八蛋,在这卖什么呆?还不快叫他们预备着车马?”
刘墨林这才看见两个小厮怀里都抱着一叠书,伸手要过一本,却是《望月楼诗稿》,刚刚印出不久,切边上带着纸屑,翻开看时一股墨香扑鼻而来,遂笑道:“听戏读诗,清雅得很。新书可能见惠一册?”“说是诗,其实还有诗话(诗论诗评)偶也填点词,不过滥竽充数罢了。”徐骏笑道,“刘兄大人才,这么瞧得起,赠你两册。有丢丑处,刘兄不要笑话,悄悄儿告诉我,可成?”刘墨林刚刚在方苞邬思道那儿吃了败仗,哪里还敢托大?忙笑道:“徐家三代书香,家学渊源,小子何人,敢妄加批评?必是好的,我带去好生拜读领略。”说罢夹了书上马一揖而别。
檐声如雨泉,槽声如飞瀑,讲声如决溜。竹树江崩腾,台池磬清越,蓬茅车辐辏。
“好!”弘历提笔大赞,“回天有力,很有意思了。只是稍嫌平了些儿。”却听刘墨林口锋一转,朗声咏道:
忽然振屋瓦,忽然鼓雷霆,忽然饰甲胄!蒙庄写三籁,师旷叶八风,邹衍吹六候。病中广陵涛,枕中华胥谱,庭中钧天奏——醉听可解醒,饿听可乐饥,想听可涤垢,辨非从意解,闻非从西来,声非从耳透!
一篇三句一韵的诗就此结煞,刘墨林自觉十分得意,转脸一笑道:“四爷,可还看得过?”弘历展纸细读,竟难更动一字,欣赏地看了刘墨林一眼,说道:“岂止看得过?新奇有致落落大方,实在是创新之作!”
“奇文共赏,异义同析,既有创新之作,拿来给我们饱饱眼福!”
门外忽然传来几个人的说笑声。弘历抬头看时,却是方苞,文觉和尚进来,邬思道架着双拐随后进来。弘历忙将笔放下,迎了两步,又矜持地站住,一揖说道:“堂头大和尚、方先生、邬先生,你们回来了,十三叔呢?邬先生,实在久违了,先生腿脚不便,请坐了这边安乐椅。”刘墨林这才知道这个貌不惊人的瘸瘫人就是“邬先生”,因见他毫不逊让,居然坐了方苞上首,心里不免觉得他过于拿大,却不好说什么,双手当胸一拱,含笑道:“文觉大师和方先生,一个是皇上佛家替身,一个是帝友,都极相与得熟的。这位邬先生素未谋面,敢问台甫,如今在哪个衙门恭喜?”弘历忙笑道:“哦,忘了介绍了。邬先生如今在田文镜幕下赞襄——这位是刘墨林,今科探花当世才子,这诗就是他的手笔,端的绝妙好辞。墨林——你的字是叫‘江舟’罢?”
刘墨林一笑说道:“原是叫‘刘江舟’来着,后来有人说像是‘流配江州’,就不要字了,索性就叫墨林,就是本色也好。”邬思道欠身,淡淡说道:“既是本色为好,就称我邬思道好了。”
“十三爷去了御花园陪筵,”方苞这才回弘历的话,“恐怕过了申时才得下来。”说着便看那诗。文觉和尚在旁侧身观看,品味着只是沉吟,半晌才道:“四爷,这个诗怎么读不出韵来?”弘历笑着将方才的事说了,又道:“这是千古奇创,从没有这样格局的。你按两句一韵句读,当然读不断的。”方苞笑着将诗递给邬思道,说道:“大和尚见闻不广啊!我昔年读宋碑,会稽高菊《略奏》就是三句一韵,《梁书》记载,竟陵王子良登泰山读秦始皇刻石,众人两句一读,茫然不能通断,范云按三句一韵,顺如流水;可惜原文我都记不得了。”邬思道将诗还放案上,说道:“这诗颇有意趣,畅顺明晰,只是为题画而作,不免局于僵板。不常见是真的,说是创奇之作就过了。即读《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是用韵之诗,三句一易。但刘君仓猝之间能到此,确是难能。”说罢垂头吃茶。
刘墨林为这一首三句一韵诗大受弘历赏识,心中原是大得意,以为偶然之间自创亘古未有之诗格,方苞的话没有引出原文,已经不服气,待邬思道比出《老子》,忍不住笑道:“老子这部经可以一句一读的,‘大方无隅’似乎可与‘大器晚成’几句相连更恰。不知邬先生以为然否?”邬思道听了只一笑,说道:“老子‘建德若偷’,‘偷’字读‘雨’声,并不是偷东西的‘偷’。墨林兄只要细想就明白了。”刘墨林寻思半日,才明白,这一字之改便驳了自己四个“大”字相联的见解,正想着如何难一下这个姓邬的,邬思道却道:“请借刘先生扇子一观。”刘墨林不禁一怔,双手递了过去。邬思道借过展玩,见上面写着
笔床茶龟倚窗东,童儿煮茗插雀孔
“一笔好字!”邬思道莞尔笑道,“请方苞兄看看这副联。”
方苞一看便知,刘墨林误将“茶灶”二字写成“茶龟”,老鼠胡子一挑“扑哧”笑道:“昔年和顾八代老先生出对,他出‘酒鳖’二字,我竟对不来。现在有了‘茶龟’,真是天造地设的确对。”邬思道取回扇子审视良久,又问,“这‘雀孔’是什么物件?想必是‘庚仓’‘劳伯’[1]
之类罢?”
一屋人见这三人斗文,至此不禁哄堂大笑,刘墨林自进学以来一直是“领袖名士”,从没有在论文上吃过谁的亏的。他以博学敏捷见长,偶有错用典故,也不肯服输,逢人诘问,便推说是《永乐大典》里的。一部《永乐大典》卷帙浩若烟海,谁能确查?今天在自己亲书扇题上竟有两处糟谬不堪的笔误被当众揭出,刘墨林顿时羞得汗颜无地,红着脸一字不能对,恨不得有个地缝儿钻进去。
“英雄欺人,墨林也未能免俗。”弘历见刘墨林难堪得无地自容,笑着解嘲道,“今儿败阵,不是你不中用,是你遇上劲敌而已,何必懊丧?”邬思道破颜一笑道:“四爷这话是。其实我昔年何尝没有掉过底儿?我们也只是笑你的谬处,就扇背上这阙词,恐怕我就填不好。”说罢弛然一仰身子背诵道:“茅店月昏黄,不听清歌已断肠。况是鹍弦低按处,凄凉。密雨惊风雁数行,渐觉鬓毛苍。怪汝鸦雏恨也长,等是天涯沦落客,苍茫。烛摇樽空泪满裳!——情味苍凉感人泣下,不是大手笔恐怕是写不来的。”
弘历索了扇子,果见扇背密密麻麻填着这首词,方才众人只顾挑剔“茶龟雀孔”,竟都没有留意,便转脸笑谓刘墨林:“看你诙谐活泼,怎么来了这个风趣?”刘墨林这才定了定神,不便说是途中思念舜卿所作,只勉强笑道:“这是当年头一次应举不中,回乡路上作的。扇子是取凉的,自然要带一点秋色况味,所以就抄了上头。”“怪道的,”文觉笑道,“听了就浑身发噤,又是风雨,又是凄凉苍茫,扇起来岂不冻杀?”一众人等说笑着,不觉已近酉时,艾清安进来向弘历道:“四爷,我们王爷回来了。”几个人便忙起身,允祥一手扶着一个太监已进了书房。
“罢了吧。”允祥见众人要行礼,摆手命太监退下,自己却不肯坐,转脸问弘历:“你带着旨意?就请宣吧。”弘历忙道:“万岁命我来看望十三叔和邬先生,并没有旨意给叔叔。您请安坐。”说着又复述了雍正的话。允祥点头,深深嘘了一口气,几乎瘫坐在椅上,脸色苍白中带着一丝潮红,显得疲惫不堪,喝了一碗参汤精神方略好些,说道:“邬先生,万岁在京就不再接见你了。原说过的你有事由我代奏,我这身子骨儿你也瞧见了,打熬不了几日了。所以筵会下来特意留了留,万岁说往后你的密折交宝亲王代转。”他咳嗽了两声,又道:“回来得晚了些,叫毕力塔几个人商议了些事。明儿我还要陪驾去丰台,又去看了看大哥二哥。大哥已经疯得连人都不认得了,二哥和我的症候一模似样,眼见是不中用了。文觉师傅,就是万岁爷交待的那些事,先议年羹尧,是留京还是放出去。你们只管谈,我听着。我的精神实在济不来——这位是谁?”他的目光忽然扫向刘墨林,“似乎在翰林院见过。”
刘墨林陡地浑身一震,惊悟到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聚会,自己怎么恍恍惚惚就跻身进来了?他正要回话,弘历在旁笑道:“是侄儿带来的。十三叔记得不差,他是翰林院的庶吉士刘墨林。人很伶俐。侄儿想,年大将军要是不留北京,就着墨林随行,所以带来请方先生邬先生看看。”刘墨林听着这话,越发觉得这汪水深不可测,无论如何先辞为佳,忙一躬身道:“墨林一介书生三尺微命,手无缚鸡之力,年大将军做的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勾当,有什么用着我的去处?”刘墨林满心想勾问出允祥几个人的真意,说罢便嬉笑着盯视允祥。允祥却只点点头,说道:“弘历既看中了,必是不差的,不过,年羹尧的事还没定下来。定下来再给刘墨林交待差使不迟。”
“十三叔说的是。”弘历微笑着转脸对刘墨林道,“我看你的那首词未必是什么落第归途所作,不定是给那位苏什么卿的姑娘的。这样,你且去,待使着你时,我自然叫你。”他说着,刘墨林已经起身,听完一躬,忙辞了出去,刚到二门,却见十七王爷允礼带着一群太监前呼后拥进来。刘墨林忙闪过一边,待允礼过去,一溜烟儿离了怡亲王府,自去寻苏舜卿。
到嘉兴楼时天色已至酉未,渐渐麻苍上来。刘墨林心里又是激动又是高兴还加着一点感伤,三步两步进来,不禁愣住了:怎么弄的,离京几个月,这里已改了戏楼,楼上楼下笙箫阵阵,还加着戏子们吊嗓子的咿呀声气,楼梯上上下下浓妆艳抹的女孩子叽叽格格莺声燕语,却是一个熟人不见。正在发怔,却见原先在苏舜卿跟前侍候的茶房头儿吴苏奴满头热汗带着一起子人抬着戏箱拿着行头下来,刘墨林便招手叫住了笑骂道:“吴老王八!你妈妈还有那些姐姐呢?凭你这副驴叫天的嗓门儿,怎么改行唱戏了?”
“哟,是刘爷!”老吴忙站住,满面堆上笑来,上前打千儿请安道:“您老钦差大臣回京了!这个楼上个月就盘给了徐爷,如今是徐老相国的家班子。嘉兴楼行院办不下去,顺天府的人说有旨‘贱民从良’,不从良征税加两番!妈妈说生意清淡,姊妹们各听其便。有的荐去给大家子当丫头姨奶奶,有的回家,还有的自己开盘儿,散在苇子胡同八大胡同。爷明白,世上的事还不就这模样?”刘墨林笑道:“贱民从良,演戏就是‘贵民’了,难道还要加税?这不干我的事。只问你舜卿,她如今在哪?”老吴笑道:“爷是贵人忘事。您不是在棋盘街给她置了宅子么?她和老鸨儿迁那去了……”刘墨林听了回身便走,老吴送着往外走,絮絮叨叨说道:“说到‘加税’,那不是哄世人玩儿的!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自古都这理儿。徐爷这个家班子不但没人收税,顺天府点堂会,一赏就几百两!收的‘税’打这儿又流出来了……”
刘墨林边听边笑着点头一路出来,却见徐骏穿着熟罗月白长袍,腰间也没有系带子,带着两个小奚奴潇潇洒洒踱来。见了刘墨林,徐骏不禁一笑,当胸一揖道:“墨林兄久违了,别来无恙乎?这番西域万里之行,着实辛苦了!”刘墨林见他彬彬有礼,也不敢怠慢,笑着还礼道:“家驹兄好情致,好飘逸!这是要到哪里去?同我一道棋盘街舜卿那里吃几杯,如何?”“罢罢!我不敢尝禁脔,更怕见王八婆子!”徐骏嘻嘻笑道:“八爷今晚叫我的班子,还有这套新编的书也要送过几套。”说着便嗔老吴:“你这王八蛋,在这卖什么呆?还不快叫他们预备着车马?”
刘墨林这才看见两个小厮怀里都抱着一叠书,伸手要过一本,却是《望月楼诗稿》,刚刚印出不久,切边上带着纸屑,翻开看时一股墨香扑鼻而来,遂笑道:“听戏读诗,清雅得很。新书可能见惠一册?”“说是诗,其实还有诗话(诗论诗评)偶也填点词,不过滥竽充数罢了。”徐骏笑道,“刘兄大人才,这么瞧得起,赠你两册。有丢丑处,刘兄不要笑话,悄悄儿告诉我,可成?”刘墨林刚刚在方苞邬思道那儿吃了败仗,哪里还敢托大?忙笑道:“徐家三代书香,家学渊源,小子何人,敢妄加批评?必是好的,我带去好生拜读领略。”说罢夹了书上马一揖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