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中秋佳节3
第二天早朝。
景泰帝高坐在龙椅之上,俯视在场的所有的大臣,在大臣跪拜之后,他有意无意的打量了一下站在大臣中的江狼,这才道:“今天是中秋佳节,晚上朕在御花园设宴,在场的所有人均来,和朕一同赏月。”
在场的众大臣一听,刚刚爬起来之后又立即跪了下去,谢恩,等所有的大臣起来之后,站在景泰帝旁边的钱公公才尖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站起来的江狼等待的就是这句话,连忙站了出来,双手把早就写好的奏折递过头,弯腰道:“臣有事启奏!”
景泰帝点点头,旁边的钱公公立即走了下去,拿起江狼的奏折回来恭敬的呈给了景泰帝,接过奏折的景泰帝虽然知道这奏折的内容,但是当着满朝的文武,他还是装模作样的拿起来仔细的看。
而江狼则在下面恭恭敬敬的弯腰等着,这种感觉并不怎么好受,毕竟当初他就是上朝那次数也并不多。不过这朝廷的规矩就这样,无论怎样自己现在也算朝廷中的大员,这一举一动可都被人注视着。也就是所谓的表率作用。
朝廷上的大臣门不少人都偷偷打量这这个及其危险的人物,那天诛杀魏尽忠那可是闹得满城风雨,朝廷上的大臣们岂能不知道?得到这种情况下,大臣们直接反应那就是恐惧,即使是一些武将,对于江狼的表现也多少吃惊,这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下这个快速崛起的年轻人。而在不少人的眼中,江狼具备了一个枭雄最起码的本质之一,那就是凶狠!
不过现在他们最好奇的还是江狼递上奏折的内容,不过景泰帝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即使那些善于揣摩圣意的人也猜不透江狼奏折的内容。
台上的景泰帝假装看了一会之后,这才合上奏折,抬眼望去,淡淡道:“徐爱卿,这次科举可有一个叫陈少亦的举子啊?”
英宗亲征,随军带了不少大臣,在土木堡一战时几乎全部战死,在景泰帝登基之后便重新提拔了不少官员,徐治也是其中之一。
听到这皇上叫自己,这徐治连忙站了出来,这科举可是朝廷的大事,他又是新官上任,于是这事情他也亲自过问,这陈少亦的事情自然也知道,而这陈少亦的名字也知道,现在听景泰帝问起,连忙道:“启禀皇上,的确有位叫陈少亦的举子,不过已经取消了他的科举资格。”
“哦?”
景泰帝依旧装糊涂,把手中的奏折递给了钱公公,同时道:“这是王爱卿的奏折,你拿下去看看吧!”
钱公公接过奏折,来到了徐治的旁边,把奏折递给了,徐治一听说这江狼的奏折和自己有关,顿时这脸色就微微一边,连忙接过来仔细的看了起来,看着看着,这脸色就变了。
而景泰帝这是也说道:“在奏折里面,王爱卿为这位叫陈少亦的举子鸣不平,说你礼部处事不公,可有此事?”
徐治连忙合上了奏折,道:“启禀皇上,这陈少亦是怀来城守陈海的儿子,怀来城破都是因为这陈海指挥不当,后来刑部念起为国精忠这才没有这再次追究他遗孀等人的罪状,但是毕竟他是罪臣,取消他儿子科举资格那也是理所当然!”
陈海的罪状不仅仅经过了刑部,兵部也参与了定罪,而在这种情况之下这礼部才作出如此的决定,取消了陈少亦的科举资格,所以现在徐治说起来那也是理直气壮,毕竟在他的眼里,这陈海就是罪臣。
景泰帝点点头,道:“可是王爱卿在奏折中也说,这陈海是被冤枉,按照当时陈海的指挥完全没有错,要是发动城里的百姓守城的话这城未必会被攻破,而错在了刘成龙身上,第一是把西门的防守部队调到了北门,而被瓦刺发现之后便强攻西门,为了解西门之危,陈海不得已派出骑兵解围,而在发现怀来城外有大量的瓦刺军队之后,这刘成龙贪生怕死,率部打开南门逃脱,扰乱了军心,以至于大连的士兵和城中百姓逃亡,为了掩护这些无辜百姓逃亡,这陈海和部下坚守怀来城,在城破是自刎殉城。”
对于这怀来城的真相这徐治可不知道,听到景泰帝这样说,不由的一愣,微微扭头看向了于谦,在看看现在的刑部尚书罗元,一咬牙,道:“启禀皇上,怀来城之战是否如王大臣所说兵部和刑部比微臣知道更加清楚,微臣和礼部诸位大臣也是在这基础上商量之后才作出如此决定的。”
“那徐大人的意思是礼部并未调查事实的真相就做出了如此的决定?”
江狼一直在静静得听着徐治和景泰帝的对话,现在听这礼部竟然没有调查过事实的真相就做出了如此的决定多少有些气愤,想这些举子十年寒窗就为金榜题名,现在礼部一句话就剥夺了别人的权利,当下便扭头看着徐治,道:“那徐大人的意思是说礼部仅仅是听了听了兵部和刑部的这陈海有罪的就做出了如此的决定,要是这陈海没有罪,那礼部岂不是有失察之责?”
徐治扭头看着江狼,道:“那王大人的意思说这兵部和刑部给陈海定的罪不妥?”
要是江狼说是,那也就说是说这兵部和刑部都有失察之责,一句话打算把江狼给套进去,江狼岂能不知,当下也不点头,也不摇头,而是说道:“我现在并没有说这陈海是不是有罪,我的奏折上说的也不过是我收集到的证据而已,现在大局已定,要调查那自然有时间,我现在意思说礼部取消陈少亦的科举资格有些不妥!想大战过后,这大明国内不少的官员为国捐躯,于是不少位置都空着,这个时候朝廷应该广开门路,广纳贤才,填补这些空缺。而科举无疑是最好的一个机会,现在大明的百姓都看着,要是因为一些原因而断了这些士子报效国之路,那可说不过去。”
第二天早朝。
景泰帝高坐在龙椅之上,俯视在场的所有的大臣,在大臣跪拜之后,他有意无意的打量了一下站在大臣中的江狼,这才道:“今天是中秋佳节,晚上朕在御花园设宴,在场的所有人均来,和朕一同赏月。”
在场的众大臣一听,刚刚爬起来之后又立即跪了下去,谢恩,等所有的大臣起来之后,站在景泰帝旁边的钱公公才尖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站起来的江狼等待的就是这句话,连忙站了出来,双手把早就写好的奏折递过头,弯腰道:“臣有事启奏!”
景泰帝点点头,旁边的钱公公立即走了下去,拿起江狼的奏折回来恭敬的呈给了景泰帝,接过奏折的景泰帝虽然知道这奏折的内容,但是当着满朝的文武,他还是装模作样的拿起来仔细的看。
而江狼则在下面恭恭敬敬的弯腰等着,这种感觉并不怎么好受,毕竟当初他就是上朝那次数也并不多。不过这朝廷的规矩就这样,无论怎样自己现在也算朝廷中的大员,这一举一动可都被人注视着。也就是所谓的表率作用。
朝廷上的大臣门不少人都偷偷打量这这个及其危险的人物,那天诛杀魏尽忠那可是闹得满城风雨,朝廷上的大臣们岂能不知道?得到这种情况下,大臣们直接反应那就是恐惧,即使是一些武将,对于江狼的表现也多少吃惊,这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下这个快速崛起的年轻人。而在不少人的眼中,江狼具备了一个枭雄最起码的本质之一,那就是凶狠!
不过现在他们最好奇的还是江狼递上奏折的内容,不过景泰帝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即使那些善于揣摩圣意的人也猜不透江狼奏折的内容。
台上的景泰帝假装看了一会之后,这才合上奏折,抬眼望去,淡淡道:“徐爱卿,这次科举可有一个叫陈少亦的举子啊?”
英宗亲征,随军带了不少大臣,在土木堡一战时几乎全部战死,在景泰帝登基之后便重新提拔了不少官员,徐治也是其中之一。
听到这皇上叫自己,这徐治连忙站了出来,这科举可是朝廷的大事,他又是新官上任,于是这事情他也亲自过问,这陈少亦的事情自然也知道,而这陈少亦的名字也知道,现在听景泰帝问起,连忙道:“启禀皇上,的确有位叫陈少亦的举子,不过已经取消了他的科举资格。”
“哦?”
景泰帝依旧装糊涂,把手中的奏折递给了钱公公,同时道:“这是王爱卿的奏折,你拿下去看看吧!”
钱公公接过奏折,来到了徐治的旁边,把奏折递给了,徐治一听说这江狼的奏折和自己有关,顿时这脸色就微微一边,连忙接过来仔细的看了起来,看着看着,这脸色就变了。
而景泰帝这是也说道:“在奏折里面,王爱卿为这位叫陈少亦的举子鸣不平,说你礼部处事不公,可有此事?”
徐治连忙合上了奏折,道:“启禀皇上,这陈少亦是怀来城守陈海的儿子,怀来城破都是因为这陈海指挥不当,后来刑部念起为国精忠这才没有这再次追究他遗孀等人的罪状,但是毕竟他是罪臣,取消他儿子科举资格那也是理所当然!”
陈海的罪状不仅仅经过了刑部,兵部也参与了定罪,而在这种情况之下这礼部才作出如此的决定,取消了陈少亦的科举资格,所以现在徐治说起来那也是理直气壮,毕竟在他的眼里,这陈海就是罪臣。
景泰帝点点头,道:“可是王爱卿在奏折中也说,这陈海是被冤枉,按照当时陈海的指挥完全没有错,要是发动城里的百姓守城的话这城未必会被攻破,而错在了刘成龙身上,第一是把西门的防守部队调到了北门,而被瓦刺发现之后便强攻西门,为了解西门之危,陈海不得已派出骑兵解围,而在发现怀来城外有大量的瓦刺军队之后,这刘成龙贪生怕死,率部打开南门逃脱,扰乱了军心,以至于大连的士兵和城中百姓逃亡,为了掩护这些无辜百姓逃亡,这陈海和部下坚守怀来城,在城破是自刎殉城。”
对于这怀来城的真相这徐治可不知道,听到景泰帝这样说,不由的一愣,微微扭头看向了于谦,在看看现在的刑部尚书罗元,一咬牙,道:“启禀皇上,怀来城之战是否如王大臣所说兵部和刑部比微臣知道更加清楚,微臣和礼部诸位大臣也是在这基础上商量之后才作出如此决定的。”
“那徐大人的意思是礼部并未调查事实的真相就做出了如此的决定?”
江狼一直在静静得听着徐治和景泰帝的对话,现在听这礼部竟然没有调查过事实的真相就做出了如此的决定多少有些气愤,想这些举子十年寒窗就为金榜题名,现在礼部一句话就剥夺了别人的权利,当下便扭头看着徐治,道:“那徐大人的意思是说礼部仅仅是听了听了兵部和刑部的这陈海有罪的就做出了如此的决定,要是这陈海没有罪,那礼部岂不是有失察之责?”
徐治扭头看着江狼,道:“那王大人的意思说这兵部和刑部给陈海定的罪不妥?”
要是江狼说是,那也就说是说这兵部和刑部都有失察之责,一句话打算把江狼给套进去,江狼岂能不知,当下也不点头,也不摇头,而是说道:“我现在并没有说这陈海是不是有罪,我的奏折上说的也不过是我收集到的证据而已,现在大局已定,要调查那自然有时间,我现在意思说礼部取消陈少亦的科举资格有些不妥!想大战过后,这大明国内不少的官员为国捐躯,于是不少位置都空着,这个时候朝廷应该广开门路,广纳贤才,填补这些空缺。而科举无疑是最好的一个机会,现在大明的百姓都看着,要是因为一些原因而断了这些士子报效国之路,那可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