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县在定兴县之下,又与保定府城比邻。

    正因如此,这里成了保定府的西大门。

    在此时,这里到处都是尘土飞扬。

    因为向西山钱庄借贷,兴资修建保定府城和定兴县的道路,虽是道路还未完全贯通,可在此时,却已是一派新气象了。

    数不清的商贾涌入进来。

    毕竟,虽是在新政的区域,商贾需缴纳税赋,可机会也多的很。

    百废待举,利润尤其的高。

    一个个作坊,直接搭建了起来。

    为了赶工,不少的作坊都是临时的工棚,招募了人手,进了原材料,便开始进行生产。

    这里的环境糟糕到了极点。

    却到处都是年轻人,他们寻觅着工作,而掮客们也如苍蝇一般,寻觅机会。

    商贾们不辞劳苦,来到此,便开始四处熟悉环境。

    县衙的公人,早已忙碌开了。

    因为县衙收了商税,有银子,再不靠寻常的百姓来服役了,而是招募了大量的吏员,以往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统统被一群颇有精神,能勉强读书写字的年轻人顶上。

    这些人,有精力,能学习。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希望。

    自己的上官,可都是靠着小吏升上去的。

    倘若自己干得好,岂不是也有机会能够成为司吏,甚至成为典吏和主簿,甚至是县令和县丞……

    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不少读过书的人,肯入衙里,原本这衙役被人称之为贱吏,可如今,地位却是不同了。

    县里六房要管得事多,从巡捕到招商,再到丈量土地,收税,甚至下乡,乃至于协调各处工地,甚至是维护交通。

    从前是政权不下县,现如今,催生的太多新事物,非要有人协调和管理不可。

    这些县吏,也都是生手,完全靠自己摩挲。

    好在县令梁敏,乃是精明强干的人,人家就是从小吏一步步爬上去的,跟着欧阳府君身边,对于这等事,得心应手,下头小吏的事,没一样能瞒住他,什么事该怎么做,有时下头束手无策,梁敏只好亲力亲为,犹如带着一群小学徒一般。

    那常成的同乡,并不是在容城县内,而是在县城外头十几里地,这儿,虽通了路,却显得荒芜,土地都平整了,一个个作坊,拔地而起,因为来不及所有的作坊如入驻,显得有些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