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项目提前(1/6)
晨曦渐露,日出东方。
荒漠涂染了一层霞光。
还有几天就是惊蛰,但感觉气温并没有回升多少。沙丘的阴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呼几口气,眉眼见霜。
李定安甩动胳膊,大踏步进了餐厅,迎面撞上了高胜东和白如。
后面人还很多,全是元明系的研究生,看来是刚吃过,准备进舱。
李定安点点头:“应该能吧。”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何安邦和吕本之在内舱,好像在研究一份文件。
当然是级别越高越好。
吕本之突然明白,老何刚才为什么那么高兴:《考古中国》基本是稳了,区别只在于哪一年评定。
恍然间,他又努力回忆: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
是在沪上拍卖会,第一次见李定安,给他发了一套研一的学习纪要资料,还是他来报导,自己帮他办饭卡、办学生证、借书证的时候?
只是微不足道的两件事,仅仅过了一年,但好像过了半辈子那么久?
一家人搬出了不足十平米的地下室,自己晋升了副教授,又成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仍旧只是一年,自己达成了两个半辈子都不敢奢望的成就……
搞研究最怕打断思路,所以他向来是饿了再吃,压根就没有什么“饭点”的说法。但餐厅总不能为他一个人服务,能有的吃就不错了。
所以不得不说,马献明考虑的很周到。
白如带队进舱,高胜东又特意留了一下。
申报的时候也会这样写,等于研究方向设计与具体研究,都是由李定安负责。
更关键在于,李定安不至于到了科创局之后,几月几月不回来。
七个人不住点头。
他是晋升了副教授,但全学院的人,从院长到学生都知道,他这副教授是怎么来的:课题内容是李定安给的,论文方向也是李定安给的,甚至是投稿、发表、刊登,全都有李定安的影子。
能达到什么级别,要看最后的研究和学术成果,同时也关系到后期遗址保护和管理级别。
“就按这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