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九月底,洛阳依旧没有雨水落下来。
旱灾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剧了。
一些地势高的地方,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
云初期望的全国总动员抗灾的场面依旧没有出现,只是官府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
长安,洛阳,成都,晋阳,扬州……等等大城市里的储粮开始向下一级的州府运送,同样的,州府粮仓里的粮食也开始向下面的县运送。
最后,粮食也只能停留在县这一级了。
所以,在得到所有县的县令保证储粮足够的情况下,李治下令,谁的辖地出现大面积饥荒,谁就死的强横命令。
两台御史空群出动,百骑司空群出动,吏部,户部,少府监的官员同样空群出动一竿子捅到了县一级。
大城市的储量给了州府,州府的储量给了县,所以,大城市跟州府不用纪律检点,重点在于县,所以,皇帝此次给了大唐四千八百二十四个县的县令极大的权柄——灾期便宜行事之权。
也就是说,在灾荒期间,县令可以对全县的人,物,兵马有全权统御之权,只要是跟救灾有关,且有利的事物,县令可以不管礼法,规章,制度,酌情行事。
这已经是皇帝李治能将权力下放的最大程度。
给了人,钱粮,权力之后,如果还不能办好差事,自己死,或者死全家,抑或是死全族,将是放在全大唐县令桌面上需要考虑的问题。
没有第四种选择。
李治的命令虽然很强横,但是,奖励同样非常的丰盛,赈济灾民各种表现达到一级的县,将得到面圣且直面皇帝奖励的荣耀。
赈济灾民各种表现达到二级的县,吏部考核将是上上之选。
赈济灾民各种表现达到三级的县,吏部考核将是上选。
以上三种表现加官进爵已经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达不到以上三级表现的县,下场堪忧,表现中平都不成!
云初看过条例之后,觉得这是李弘在给自己夹袋里的官员提前准备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令人呕吐的权力置换结果,不过,总体上来看,利大于弊。
同样的,在皇帝的旨意中,没有提到百姓在抗灾中的重要性,这就是云初认为皇帝没有让全国都动员起来的原因。
他们还是跟以往一样,认为羊群好不好跟羊群无关,只跟牧羊人有关系。
九月的时候,知了还在叫唤,这就不是一个好兆头了。
按照民间的说法,九月知了叫,大军不停脚,是兵灾的先兆。
旱灾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剧了。
一些地势高的地方,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
云初期望的全国总动员抗灾的场面依旧没有出现,只是官府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
长安,洛阳,成都,晋阳,扬州……等等大城市里的储粮开始向下一级的州府运送,同样的,州府粮仓里的粮食也开始向下面的县运送。
最后,粮食也只能停留在县这一级了。
所以,在得到所有县的县令保证储粮足够的情况下,李治下令,谁的辖地出现大面积饥荒,谁就死的强横命令。
两台御史空群出动,百骑司空群出动,吏部,户部,少府监的官员同样空群出动一竿子捅到了县一级。
大城市的储量给了州府,州府的储量给了县,所以,大城市跟州府不用纪律检点,重点在于县,所以,皇帝此次给了大唐四千八百二十四个县的县令极大的权柄——灾期便宜行事之权。
也就是说,在灾荒期间,县令可以对全县的人,物,兵马有全权统御之权,只要是跟救灾有关,且有利的事物,县令可以不管礼法,规章,制度,酌情行事。
这已经是皇帝李治能将权力下放的最大程度。
给了人,钱粮,权力之后,如果还不能办好差事,自己死,或者死全家,抑或是死全族,将是放在全大唐县令桌面上需要考虑的问题。
没有第四种选择。
李治的命令虽然很强横,但是,奖励同样非常的丰盛,赈济灾民各种表现达到一级的县,将得到面圣且直面皇帝奖励的荣耀。
赈济灾民各种表现达到二级的县,吏部考核将是上上之选。
赈济灾民各种表现达到三级的县,吏部考核将是上选。
以上三种表现加官进爵已经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达不到以上三级表现的县,下场堪忧,表现中平都不成!
云初看过条例之后,觉得这是李弘在给自己夹袋里的官员提前准备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令人呕吐的权力置换结果,不过,总体上来看,利大于弊。
同样的,在皇帝的旨意中,没有提到百姓在抗灾中的重要性,这就是云初认为皇帝没有让全国都动员起来的原因。
他们还是跟以往一样,认为羊群好不好跟羊群无关,只跟牧羊人有关系。
九月的时候,知了还在叫唤,这就不是一个好兆头了。
按照民间的说法,九月知了叫,大军不停脚,是兵灾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