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这块原本文风昌盛的士族乐土,如今变得破败不堪,从黄巾之乱到如今刘寒收复,颍川饱受了十年战乱。

    “都到齐了?”

    颍阴荀氏,坐在主位的不是当代家主荀俭,而是刘寒。

    刘晔:“主公,颍川还存在的家族,都在这里。”

    此话一出,座下诸多家主心中一凛,还存在的家族家主都在这,这就意味着……

    颍川从今日起只剩下他们这些家族了!

    好狠的手段!

    一部分人心惊,另一部分人则是庆幸赵云来“请”自己的时候很识趣,没有摆架子。

    没错,赵云率领一万大军,花了三天时间,围着颍川转了一圈,奉命将颍川诸士族家主“请”至颍阴荀氏面见刘寒。

    算上这次,刘寒来颍川一共三次。

    第一次平黄巾之乱,来的匆匆,走得也匆匆,与颍川士族秋毫无犯;第二次是东游访才,士族对他避而不见,释放出不友好的信号;这次过来,不仅带了人,还带了刀,双方攻守易型,地位交换。

    刘寒笑着看向荀俭:“今天天气不错啊,颍川难得这么多家主齐聚一堂,对吧?”

    被问到的荀俭面色不惊,但心中很慌,不为其他,这位三天已经拿不少颍川士族开刀了!(荀俭,字伯慈,颍川颍阴人。东汉名士荀淑长子,与其兄弟七人被称为“荀氏八龙”)

    文人有傲骨、不畏死,那是他们给自己宣传的标签,那是他们在权衡死后对自己、对家族有着莫大好处时才会作出的选择。

    绝大部分文人都是怕死的,尤其是士族,要么一两个死,要么一起死,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谁都能想到,此次刘寒来者不善,若不识趣,身死族灭。

    比如长社钟氏,因钟繇投效袁绍,此次打败逃至南阳,钟氏全族112人被杀,理由很简单,从贼。

    既然选择投效袁绍麾下,就要有战败后全族消失的心理准备。

    仁慈是给上升无门的贫苦百姓的,而不是给这些趴在大汉身上吸血数年的士族,若不是颍川士族本身的特殊性,刘寒根本不愿意给他们这么一次机会。

    “今日天气是不错,不知殿下前来……”

    刘寒玩味道:“孤今日来的目的,汝不妨猜猜?”

    “殿下乃当世英雄,殿下的心思岂是我等斗升小民能猜到的?”

    “斗升小民?颍川荀氏?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