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第六〇〇章“算术柜”;异动——敌人的反攻号角?

    开战以来,重型巡洋舰数量太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明海军,在实战中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海军条约固然约束了设计师的发挥,让重型巡洋舰性价比低下,但终究不可或缺。

    例如敌人派出了一支由重巡领头的分遣舰队,己方至少要派出同等级或更高等级的力量前往应对。

    然而大明海军在大战爆发时仅有六艘重巡,在西起印杜、南及澳洲、东达夏威夷的广袤战线上根本就不够用;高速战列舰又太过金贵,不可能为了点小事就万里调动。

    终于,大明海军盼星星盼月亮,熬到了成化级特务战列舰服役,可算是化解了原先的窘境。

    除去成化、弘治、正德这三艘独具特色的轻型战列舰之外,大明海军又另添两大助力。

    在至昌三十七年时,随着海军条约过期失效,大明海军打算开工建造五艘不受限制的巡洋舰——意图一口气把以前欠下的补回来。

    当时设想的方案有好几种,例如:3座三联装208㎜主炮、1.4万吨级的;4座三联装208㎜主炮、1.7万吨级的;3座三联装240㎜主炮、1.85万吨级的。

    第一种方案本质上是武夷山级的改进型,大明海军不感兴趣——毕竟没了条约限制,自然应当更大更强。

    海军内部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争执不下,等到年底才决定采用第三种方案,是为秦岭级。

    这时候谘政院已经通过了次年的财政预算案,不愿意再做改动,只许诺之后再新增临时拨款议案。于是拖到了至昌三十八年,谘政院才通过了五艘中的四艘的拨款议案。

    可在那个时间段,海军在权衡之后发现远洋投送能力同样不够充裕,必须再加强些,所以又补建了多艘大型运兵船、大型登陆舰、高速给油船。

    因而秦岭级只有两艘开工,另两艘一直只存在于纸面计划中。

    两艘秦岭级巡洋舰——秦岭号和南岭号均已完工服役,正在进行适应性训练。

    有了二者与三艘成化级,大明海军再不用担心组建分遣舰队时捉襟见肘了。

    “成化级的装甲足够防御敌方重巡洋舰的舰炮吗?”

    主炮全前置的布局在周长风看来有些奇怪,不过据说有诸多好处。

    “当然,主装甲带足有八寸厚,又有十二度内倾。预估美制重巡洋舰主炮侵彻能力不过二百公厘,不在话下。”副设计师很笃信地答复道。

    “听起来都能以一敌二了。”

    “这船归根究底是战列舰,重巡洋舰遇见了最好掉头就跑,哪怕三打一也有极大风险。”

    周长风望着不远处停泊着的正德号,“看来英美要头疼了,这个东西对上不足,对下的压制能力非比寻常。”

    “是啊,这便是绝妙之处,董前辈的手笔着实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