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名不副实的侯府主母(五十六)
老话说得好,妻贤夫祸少。这个道理用在永宁侯府和乔家身上,真的是非常的恰如其分。李氏作了个大死,不仅把自个儿给搭了进去,便是进了宫的闺女也不能幸免。虽然乔静怡非常怀疑乔静愉的死因,但总归始作俑者是李氏。
至于薛氏,好在宁妃更擅长玩阴谋,她要是不管不顾地走大道,那别说薛氏了,乔静怡估计自己都得去刑部大牢里游历一番。
同样的道理,当然也是适合卫国公府的。只不过,娶错了老婆的不是现任卫国公,而是卫国公他爹。简言之就是,卫国公被他亲娘给坑惨了!
乔静怡对卫国公府老夫人的印象,就是个护短心眼特别偏的老太太。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乔静怡看来没比薛氏有多大杀伤力的老太太,却是做了件捅破了天的事。
至于她到底做了什么?这话要是从头说起来,可就太长了。不过从余长庭的角度,就是他想把所有欺负了他外甥女的都收拾一遍,只是卫国公一向滴水不漏,很难被抓住把柄。余长庭不是没想着玩一把构陷,而且他还真就找到了切入点。
西北军的军粮与装备都是由兵部负责的,而卫国公恰好是兵部左侍郎。当官的再是清廉,也是不可能与整个时代风气相抗衡的,更何况卫国公府那偌大的家业,有点猫腻绝对是正常的。
穆寒自升任西北军元帅起,兵部每年运来的军粮和装备都是有问题的。然而穆寒再是火大,也知道那会儿是他有求于人,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可现在不一样了,穆寒不仅再不用怕兵部给他使绊子了,反而是瞧着穆寒得了昌和帝的圣心,兵部的堂官们现在怕穆寒背地里给他们穿小鞋了。
也是因着有这方面的考虑,卫国公才想着把穆寒变成自家人,却没想到,他越是这么上杆子,穆寒越是要收拾他。当然,在这些事上,卫国公确实并不无辜,只毕竟法不责众,要想把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在卫国公头上,真的需要好好操作一番。
穆寒跟余长庭还在绞尽脑汁地琢磨怎么把卫国公埋坑里,殊不知卫国公他亲娘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把她亲儿子埋进深坑里了,这深坑还得是马里亚纳海沟那样的深度,完全不给人爬上来的可能。
卫国公也就是胆子大的跟着同僚们倒卖倒卖军粮从中赚个辛苦钱,卫国公府老夫人虽然赚的也是辛苦钱,可辛苦的是被买来签了死契的家奴,至于钱嘛,那是跟流水似的哗啦啦就往卫国公府老夫人的钱袋子里流。
至于什么生意如此赚钱?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叫做□□!
“可她从哪里弄来的铁?”冷兵器时代,绝大多数武器都是离不开铁的。只要是中央朝廷稍微有点威信力,便是要将铁矿收归国有的,更何况乔静怡这两天闲来无事在永宁侯府的藏书阁里看了《大魏律》,里头可是明明白白地写着民间禁止私开铁矿,违令者,夷三族!
“哦,她运气好。”余长庭这话回的,也真是嘲讽意味十足。
不过卫国公府老夫人也确实是运气好,她就是随手买了个山头想着以后给外孙女做陪嫁而已,却是山头刚买回来正要清理一番种点果树什么的,就掉下了天大的馅饼来。
当时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已不可考,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卫国公府老夫人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不仅没主动将铁矿献给朝廷,还为此买了不少家奴来,私自开采起来。
到这里,卫国公府已经是保不住了。可更让卫国公府万劫不复的是,北狄人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消息,私下派人跟卫国公府老夫人搭上了线。当然,也许卫国公府老夫人并不知道跟她交易的是北狄人,但最终的结果就是,余长庭以前在北狄王庭潜伏时,就无意间发现有些武器的来源有异,但他当时最紧要的任务是搜集情报以便颠覆北狄王庭,所以只能暂时将这件事先放在一边。待穆寒率西北军大破北狄王庭,负责武器采买的北狄官员在反抗中被杀,余长庭又急着回京寻找余氏,所以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只是谁也没想到,时隔这么久,线索就如此戏剧性地接上了。
这会儿余长庭和穆寒也顾不得私心了,多番查探确认无误,然后两人就揣着奏章和证据去见昌和帝了。
昌和帝正准备下旨赐婚,猛一听说未来亲家来了,还以为是心有灵犀,心情极为愉悦地宣了两人觐见,结果,他未来亲家就送了他一份非常有分量的聘礼!
只是这聘礼真的是烫手极了,被昌和帝急召入宫的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以及左都御史青阳,盯着余长庭递过来的证据看了半晌,然后彼此确定过眼神,再同余长庭问话时,都不自觉地客气了几分。
不过是多年前的一点怀疑罢了,一般人不是早就忘了,就是即便记着但线索断了、余长庭又离开了西北军,这事儿更是跟他没半分关系了,谁能想到明明知道是费力也不一定能讨得了好,余长庭竟然还真的就一直查了下去呢!关键是,还真被他给查着了!更重要的是,涉案人竟然还是太~祖爷亲封的开国国公府!
想到这里,便是青阳这样深得帝心的,都不免心有余悸,更何况是其他两位正在岗位上磨洋工、就等着不久的将来安然退休的老大人了。
比起他们对余长庭的忌惮,昌和帝虽然火大,却很是褒奖了余长庭一番。哪个领导不喜欢这样兢兢业业的下属,更何况还有未来亲家在耳边一个劲儿地给余长庭说好话,然后,待两人出宫的时候,穆寒就多了个公主做儿媳,而余长庭也得了个子爵封号。
至于卫国公府,猛一听到昌和帝下旨将福慧公主下嫁肃宁伯府三子,就连一直对福慧公主这门亲事极为反对的卫国公府老夫人都坐不住了,更何况是卫国公夫妇俩了。
老话说得好,妻贤夫祸少。这个道理用在永宁侯府和乔家身上,真的是非常的恰如其分。李氏作了个大死,不仅把自个儿给搭了进去,便是进了宫的闺女也不能幸免。虽然乔静怡非常怀疑乔静愉的死因,但总归始作俑者是李氏。
至于薛氏,好在宁妃更擅长玩阴谋,她要是不管不顾地走大道,那别说薛氏了,乔静怡估计自己都得去刑部大牢里游历一番。
同样的道理,当然也是适合卫国公府的。只不过,娶错了老婆的不是现任卫国公,而是卫国公他爹。简言之就是,卫国公被他亲娘给坑惨了!
乔静怡对卫国公府老夫人的印象,就是个护短心眼特别偏的老太太。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乔静怡看来没比薛氏有多大杀伤力的老太太,却是做了件捅破了天的事。
至于她到底做了什么?这话要是从头说起来,可就太长了。不过从余长庭的角度,就是他想把所有欺负了他外甥女的都收拾一遍,只是卫国公一向滴水不漏,很难被抓住把柄。余长庭不是没想着玩一把构陷,而且他还真就找到了切入点。
西北军的军粮与装备都是由兵部负责的,而卫国公恰好是兵部左侍郎。当官的再是清廉,也是不可能与整个时代风气相抗衡的,更何况卫国公府那偌大的家业,有点猫腻绝对是正常的。
穆寒自升任西北军元帅起,兵部每年运来的军粮和装备都是有问题的。然而穆寒再是火大,也知道那会儿是他有求于人,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可现在不一样了,穆寒不仅再不用怕兵部给他使绊子了,反而是瞧着穆寒得了昌和帝的圣心,兵部的堂官们现在怕穆寒背地里给他们穿小鞋了。
也是因着有这方面的考虑,卫国公才想着把穆寒变成自家人,却没想到,他越是这么上杆子,穆寒越是要收拾他。当然,在这些事上,卫国公确实并不无辜,只毕竟法不责众,要想把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在卫国公头上,真的需要好好操作一番。
穆寒跟余长庭还在绞尽脑汁地琢磨怎么把卫国公埋坑里,殊不知卫国公他亲娘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把她亲儿子埋进深坑里了,这深坑还得是马里亚纳海沟那样的深度,完全不给人爬上来的可能。
卫国公也就是胆子大的跟着同僚们倒卖倒卖军粮从中赚个辛苦钱,卫国公府老夫人虽然赚的也是辛苦钱,可辛苦的是被买来签了死契的家奴,至于钱嘛,那是跟流水似的哗啦啦就往卫国公府老夫人的钱袋子里流。
至于什么生意如此赚钱?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叫做□□!
“可她从哪里弄来的铁?”冷兵器时代,绝大多数武器都是离不开铁的。只要是中央朝廷稍微有点威信力,便是要将铁矿收归国有的,更何况乔静怡这两天闲来无事在永宁侯府的藏书阁里看了《大魏律》,里头可是明明白白地写着民间禁止私开铁矿,违令者,夷三族!
“哦,她运气好。”余长庭这话回的,也真是嘲讽意味十足。
不过卫国公府老夫人也确实是运气好,她就是随手买了个山头想着以后给外孙女做陪嫁而已,却是山头刚买回来正要清理一番种点果树什么的,就掉下了天大的馅饼来。
当时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已不可考,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卫国公府老夫人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不仅没主动将铁矿献给朝廷,还为此买了不少家奴来,私自开采起来。
到这里,卫国公府已经是保不住了。可更让卫国公府万劫不复的是,北狄人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消息,私下派人跟卫国公府老夫人搭上了线。当然,也许卫国公府老夫人并不知道跟她交易的是北狄人,但最终的结果就是,余长庭以前在北狄王庭潜伏时,就无意间发现有些武器的来源有异,但他当时最紧要的任务是搜集情报以便颠覆北狄王庭,所以只能暂时将这件事先放在一边。待穆寒率西北军大破北狄王庭,负责武器采买的北狄官员在反抗中被杀,余长庭又急着回京寻找余氏,所以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只是谁也没想到,时隔这么久,线索就如此戏剧性地接上了。
这会儿余长庭和穆寒也顾不得私心了,多番查探确认无误,然后两人就揣着奏章和证据去见昌和帝了。
昌和帝正准备下旨赐婚,猛一听说未来亲家来了,还以为是心有灵犀,心情极为愉悦地宣了两人觐见,结果,他未来亲家就送了他一份非常有分量的聘礼!
只是这聘礼真的是烫手极了,被昌和帝急召入宫的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以及左都御史青阳,盯着余长庭递过来的证据看了半晌,然后彼此确定过眼神,再同余长庭问话时,都不自觉地客气了几分。
不过是多年前的一点怀疑罢了,一般人不是早就忘了,就是即便记着但线索断了、余长庭又离开了西北军,这事儿更是跟他没半分关系了,谁能想到明明知道是费力也不一定能讨得了好,余长庭竟然还真的就一直查了下去呢!关键是,还真被他给查着了!更重要的是,涉案人竟然还是太~祖爷亲封的开国国公府!
想到这里,便是青阳这样深得帝心的,都不免心有余悸,更何况是其他两位正在岗位上磨洋工、就等着不久的将来安然退休的老大人了。
比起他们对余长庭的忌惮,昌和帝虽然火大,却很是褒奖了余长庭一番。哪个领导不喜欢这样兢兢业业的下属,更何况还有未来亲家在耳边一个劲儿地给余长庭说好话,然后,待两人出宫的时候,穆寒就多了个公主做儿媳,而余长庭也得了个子爵封号。
至于卫国公府,猛一听到昌和帝下旨将福慧公主下嫁肃宁伯府三子,就连一直对福慧公主这门亲事极为反对的卫国公府老夫人都坐不住了,更何况是卫国公夫妇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