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在渔阳的官道之上,一只有着数千人的队伍,正在行进着。

    在这只队伍的外围,不断有燕国的骑兵来回巡视,看护着队伍中间的民众。

    这是根据燕、赵两国的盟约规定,燕国将大河之西的阿城、聊城、莘邑等二十余座,原齐国的城邑划给赵国。但是这些城邑的民众,若愿意来燕国者,赵国不得阻拦。

    燕国给予这些,愿意迁徙来燕民众的承诺是:分房、分田、分发农具,这些民众来燕国的前两年免税,并负责其家庭人口的口粮。

    随着这么多年来,燕国的农具在不断改进。

    尤其是八牛犁与耧车的普通推广与使用,辽地各郡大规模的平原农田开发,不说一般的老百姓,就说建设兵团所耕种的大批农田,田亩与粮食的产量,都是逐年增高。

    燕国各工业区的技术人员,对于“八牛犁”与“耧车”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

    譬如说“八牛犁”,也根据民众的需求,有了什么“二牛犁”、“四牛犁”等,进入了普通农户的家中;耧车也分为了大、中、小等多种农具,被普通农户使用。

    农具如此,肥料更是燕国民众现在种地的必备之物。

    燕国的变化和发展,不知不觉中,已经大大超过姬康心中的设想。

    尤其是许多行业的发展,更是超过了姬康的预料。

    因为粮食是燕国的控制物资,民众的粮食只能卖给官府。每年各郡县官府的粮仓都在扩建,这让各地官府的官员高兴的同时,也痛苦不堪。

    说起来燕国的总人口数,已居于各国之冠。

    但是现在燕国目前的状况,仍是疆域大、粮食多,而人口少。

    齐地四郡刚归附燕国,这个不说。就说燕国原先的各郡,尤其是在辽地的各郡,粮食多的居然让民众们,开始奢侈的用来喂养家畜了。

    这在数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这种情况下,燕国对于民众的粮食赋税,也在逐年降低。

    如今按照燕国《粮律》的规定,燕国民众每年所产粮食,上交官府两成外。家中的粮食储备,必须要有三年以上的储备,方能出售给官府。

    没办法呀!如果放开粮食收购,官府的粮仓虽年年扩建,也放不下呀!

    在许多燕国官员看来,燕国每年所产的粮食,不要说供应给燕国这一千六七百万人就食,就是供应整个天下民众就食,也绰绰有余了。

    都这样了,自家年轻的君王还一而再,再二三的强调粮食储备的重要性。

    什么“有粮在手,心中不慌”;什么“民为本的基础就是粮食”;什么“各项产业发展的基础就是粮食产业”等等。

    姬康所说的这些话,现在也已被燕国各郡县的官员们,经常引用并阐述。

    在这种情况下,燕国对国内的商户,已经放开了粮食的买卖,但规定必须从官府购买,不得私下在民间购买。否则,一旦发现,卖粮的农户与买粮的商户,必然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