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和影视剧中把爱情描绘地过于强大了。尤其在那种跨越阶级的爱情,超越生死的爱情。

    我写的里爱情也难逃如此。

    然而现实生活里的芸芸大众是没有那个机会拥有的。

    很多人年少的时候都做着灰姑娘的梦,希望一个白马王子将自己拯救,爱情直接让现实面临的问题全部解决。这种想法太浪漫了,更多时候,一个人,能将其拯救的,只有自己。

    然而这也是文艺作品充斥了很多不切实际的爱情的原因,包括我以后依然会继续去写奇情。

    因为虚构的力量,因为文学的力量。艺术本来就是对现实理想化的造梦。

    而且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戏剧的张力,有些夸张浪漫的描述是必须的。

    在一些持有“艺术必须反映现实”理念的人那里,觉得很多耽美和言情都是脑残,里面的内容不切实际,不真实。

    我以前也是这么觉得的,但后来想。现实中很多人已经被生活打磨得鸡零狗碎了,还需要再通过来告诉他现实有多么黑暗吗。

    正如《瓦尔登湖》那句“其实芸芸大众都裹着一种默默绝望的生活。”Themassofmenleadlivesofquietdesperation大多数人都在浪费他们的宝贵时间,死的时候多多少少带点夙愿未尝。

    还好,文艺作品能给人以慰藉。最近特别流行平行宇宙的概念。很多人愿意去相信,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自己过着和电影那般理想的生活。

    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个特质,就是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我相信,很多人是靠着想象力或者的。

    正如之前提到的,芸芸众生近乎过着一种默默绝望的生活。虽然很多人不愿接受这个观点,包括我,因为如果活着没有意义,那么直接死亡就是更该去做的事情。人更想对生活依然抱有希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很多人小时候努力读书,因为大人告诉他努力读书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我们都知道这是谎言,更真实的是,努力读书,努力工作,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平庸的生活,让生活不至于陷入贫困的不便状态。

    然而,然而,如果对小孩说,你要努力读书,因为努力读书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平凡人。很有可能,他们并没有那个动力。

    我至今还记得,法国作家于斯曼在《逆流》里结局那句“他最终发现,悲观主义的推理根本就不能宽慰他,只有对一种未来生活的不可能信仰才是一剂舒缓药。”

    很多人活下去,都是抱着一种对未来近乎不可能的幻想活下去的。

    这个幻想和信仰在文艺作品中得到真实的回馈。

    对于创作者而言,想象力是最重要的事情,它是一种超越常规思维的天赋

    小时候,人的想象力都是最丰富的。小孩能对着书桌的木纹发呆一天,把木纹当成山脉川流,想象自己在其中经历一场爱丽丝式的奇幻冒险。

    然而,越长大,人的想象力在慢慢失去。学业、生计、结婚、生子,这些都无时无刻地磨平。

    而创作者,是靠着仅存的那些想象力,去一本正经地造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